Google 推出 AI Overviews (AIO),並不是單純的產品更新,而是一場 因應市場競爭、使用者行為轉變與廣告收入挑戰的戰略革命。
從 ChatGPT 帶來的衝擊,到年輕世代習慣改變,再到廣告模式的壓力,Google 必須主動出擊,整合 AI 以守住搜尋龍頭地位。
本文將從 六大面向 探討 Google 為何推 AIO,以及企業應該如何調整行銷策略,避免在這場 AI 搜尋浪潮中被淘汰。
一、競爭壓力:AI 搜尋的直接威脅
心境切入
如果你是 Google,20 年來高枕無憂,結果一夜之間跑出一個「會聊天的搜尋引擎」奪走用戶,你會怎麼辦?這就是 ChatGPT 出現後,Google 面臨的真實場景。
深度拆解
- 2022 年底 ChatGPT 爆紅,短短幾個月突破 1 億月活用戶。
- Microsoft 投資 100 億美元,將 ChatGPT 技術整合到 Bing,對 Google 搜尋形成正面挑戰。
- Google 市佔率 2025 年跌破 90%,是十年來首次下滑。每 1% 市佔流失,代表 20 億美元年收入蒸發。
案例故事
想像一位工程師要找「最佳 Python 自動化工具」,過去習慣用 Google 點五篇文章比較;現在只需問 ChatGPT,就能得到整理過的清單,還能追問細節。
操作步驟(企業可以怎麼做)
- 定期檢視自己品牌是否在 ChatGPT、Perplexity 或 AIO 的答案中出現。
- 強化品牌名稱與專業詞彙的關聯度(例如「XX公司+醫療級塑膠射出」)。
- 與第三方媒體或論壇合作,增加被 AI 摘要引用的機率。
常見誤區
只專注於傳統 Google 排名,卻忽略「能否被 AI 選為引用來源」。
思維升級
競爭不再是「排第幾名」,而是「能否進入 AI 的答案」。
二、使用者行為:搜尋習慣的深度改變
心境切入
Z 世代幾乎不再用傳統方式搜尋,他們要的是「即時答案」和「對話體驗」。
深度拆解
- Z 世代有 46% 用社群搜尋,31% 使用 AI 工具,遠高於整體平均。
- AI 工具使用率暴增:三個月內 81% 用戶嘗試過 ChatGPT 或 Perplexity。
- AI 的日常使用率從 14% 翻倍至 29.2%。
案例故事
一名大學生要找「留學申請 SOP 範例」:
- 以前:Google 搜尋 → 打開 10 篇部落格 → 自己整理。
- 現在:直接問 ChatGPT,一次得到結構化範例。
過去的方法:上Google 搜尋

直接詢問GPT

操作步驟(企業可以怎麼做)
- 研究你的目標客群屬於哪個世代,了解他們的搜尋習慣。
- 針對年輕客群,優化 FAQ 與「問答式」內容。
- 嘗試多模態內容(文字+圖片+影音),符合 AI 的抓取需求。
常見誤區
只做長篇文章,卻缺乏簡潔的重點段落,導致 AI 無法有效引用。
思維升級
未來的 SEO,不只是「寫文章」,而是「寫給人與 AI 都能看懂的答案」。
三、收入挑戰:廣告模式與成本壓力
心境切入
Google 的金庫來自廣告,但 AI 模式下,廣告版位變少、成本卻更高。
深度拆解
- Google 2023 年廣告收入約 2,380 億美元,80% 來自搜尋。
- ChatGPT 式回答幾乎沒有明顯廣告位,威脅 Google 廣告基礎。
- AI 回答成本約 0.04 美元/查詢,是傳統搜尋的 10 倍,甚至可高達 50 倍。

案例故事
假設用戶搜尋「台北到京都的自由行行程建議」:
- 傳統搜尋:會有 Klook、KKday 的廣告連結。
- AI 模式:Google 自行生成行程,只附少量連結。廣告空間大幅縮小。
操作步驟(企業可以怎麼做)
- 評估未來 AIO 廣告位的出現,重新規劃廣告投放預算。
- 同步經營 SEO,避免完全依賴付費流量。
- 準備多渠道行銷(官網+社群+名單經營)。
常見誤區
以為廣告成效不會變,還是用舊的「點擊導流」邏輯投放。
思維升級
廣告模式會改變,但「品牌信任」仍是最終成交的關鍵。
四、技術與投資:Google 的護城河
心境切入
別以為 Google 會被 ChatGPT 輕易打敗,Google 有數據、晶片和資金三大優勢。
深度拆解
- Google 擁有搜尋+YouTube 的龐大數據,遠超競爭者。
- 擁有自製晶片 TPU,降低運算成本。
- 2025 年投入 850 億美元 發展 AI,比去年成長 62%。
案例故事
微軟在文件中承認:Google 在生成式 AI 的基礎資源上仍有優勢,因為它同時擁有 數據+硬體+用戶習慣。
操作步驟(企業可以怎麼做)
- 長期投資官網與內容資產,因為 Google 會持續優化 AIO,收錄高品質內容。
- 將品牌內容結構化(表格、FAQ、清單),利於 AI 摘要。
- 與 Google 生態(YouTube、Maps、商家檔案)深度整合。
常見誤區
認為「AI 會讓 SEO 消失」。事實上,AI 時代 SEO 更重要,只是形式不同。
思維升級
AIO 是風險,也是新機會,懂得調整策略的企業,反而能享有先發紅利。

五、使用者滿意度:AI 提升搜尋體驗
心境切入
Google 最大的武器不是技術,而是「使用者忠誠度」。只要用戶更愛 AIO,就會留下來。
深度拆解
- Google 數據:AIO 查詢帶來 超過 10% 使用增長。
- 用戶更滿意「整理後的答案」,搜尋頻率也提升。
- 行為改變:提出更長問題、更多語音搜尋與圖片查詢。
案例故事
一名採購助理搜尋「台灣醫療級塑膠射出代工廠」:
- 傳統:需比對 5–10 個網站。
- AIO:Google 直接給名單+差異分析,節省 90% 時間。
操作步驟(企業可以怎麼做)
- 撰寫「解釋型內容」而非單純關鍵字堆疊。
- 模擬使用者問題,寫成 FAQ。
- 讓品牌內容被視為「可信來源」,提升被引用率。
常見誤區
以為「排名第一就能保證曝光」,忽略了「AIO 可能直接取代流量」。
思維升級
SEO 成功的標準,不再是點擊數,而是「能否成為 AI 的答案」。
六、長期戰略:生態系統的保護與擴張
心境切入
AIO 不只是新功能,它是 Google 保護廣告、保護網站、保護用戶的「三重防禦」。
深度拆解
- 保留網站連結與引用,避免內容創作者全面流失流量。
- 開發 AI 廣告位,確保商業模式能延續。
- 先發優勢:讓用戶習慣 AIO,鞏固生態。
案例故事
一家旅遊公司如果沒有被 AIO 收錄,未來旅客可能只會看到「Google 生成的行程」,導致品牌直接消失在消費者視野中。
操作步驟(企業可以怎麼做)
- 打造能被 AIO 摘要引用的「結構化知識庫」。
- 結合本地 SEO,強化 Google Maps 與評論經營。
- 持續產出高品質內容,提升品牌可信度。
常見誤區
認為 AIO 只是暫時功能,沒有提早調整內容策略。
思維升級
未來的品牌競爭,不是「誰的廣告預算多」,而是「誰能進入 AI 的答案清單」。
AIO 是挑戰,也是機會
Google 推出 AIO,不只是防守競爭,更是一次 掌握未來搜尋生態主導權的進攻。
對企業來說,這意味著:
- SEO 的核心目標要從「排名」轉為「被引用」。
- 官網、評論、FAQ 必須更專業、更可信。
- 廣告策略需要升級,抓住「AI 摘要旁廣告」的新機會。
👉 想知道你的網站能否被 AIO「選中」嗎?
康思迅數位提供 SEO+AI 優化檢測,幫助你快速評估網站結構、可信度與被引用潛力。
讓你的品牌在 AI 搜尋時代,不只是「被找到」,而是「被記住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