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單

工業與製造業:數位轉型需要多少行銷費用?

目錄

為什麼製造業現在必須關心行銷預算?

在台灣,許多製造業與工業企業一向習慣「靠人脈、靠展會」來拓展市場。但 2025 年的市場環境已經完全不同:

  • 全球買家決策流程數位化,第一步通常是上 Google 或 LinkedIn 搜尋,而不是先打電話找代理商。
  • 疫情與地緣風險 已經證明,僅靠展會與人脈的行銷模式非常脆弱。
  • 新世代決策者(30–40 歲的工程師、採購主管)更習慣線上比較供應商,缺乏數位曝光的廠商往往在「名單篩選」的第一關就被排除。

那麼問題來了:工業與製造業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,到底需要投入多少行銷費用?

本文將結合 Gartner、Forrester、Grey Matter 等國際研究,以及製造業案例,帶你理解:

  1. 工業與製造業的行銷預算現況
  2. 為什麼數位轉型需要長期且持續的投資
  3. 製造業應該如何配置預算,避免「錢花了卻沒效果」
  4. 給二代接班人與傳產企業的行動建議

工業與製造業行銷預算的國際數據

製造業預算正在下降

根據 Gartner 的 CMO Spend Survey,製造業行銷預算佔營收比重從 2023 年的 9.1%  下滑到 2024 年的 7.7%【Gartner, 2024】。

這意味著,在經濟壓力與成本考量下,許多製造業將行銷視為「可以刪減的費用」。但同時,這也帶來風險:越在市場競爭激烈、需求不穩定時,越需要透過行銷打開新的管道。

B2B 整體 vs 製造業的落差

  • 整體 B2B 平均:Grey Matter 彙整 Gartner 與 Deloitte 的資料顯示,B2B 企業平均將 7–12% 營收投入行銷【Grey Matter, 2024】。
  • 製造業平均:在傳統製造業領域,行銷預算通常僅落在 3–6% 的營收【Grey Matter, 2024】。這比軟體、SaaS 產業(常見 10–14%)保守許多。

這個差距解釋了為什麼許多製造業「數位能見度不足」,因為投資一開始就低於標準。


為什麼製造業需要加大數位行銷投資?

1. 客戶決策前置化

根據 Forrester 的研究,超過 70% 的 B2B 購買決策,會在聯絡供應商前就完成 60% 的調查流程【Forrester, 2024】。
這代表,如果你的公司缺乏官網、技術內容、SEO,你可能在買方名單被列入前,就已經「出局」。

2. 展會與人脈風險高

疫情期間,許多工業展會取消,沒有數位渠道的公司直接失去曝光。這證明了:展會可以是行銷的一部分,但不能是唯一支柱

3. 數據化可以降低風險

數位行銷有一大優勢,就是 可被量化與優化

  • 廣告 → 可以追蹤點擊、詢問數量
  • SEO → 可以追蹤關鍵字排名與流量
  • CRM → 可以追蹤名單到成交的轉換率

傳統人脈行銷沒有這些數據,往往「花了多少、賺了多少」完全無法檢驗。


工業與製造業應該投多少行銷費用?

國際建議區間

根據不同研究,製造業的合理預算範圍如下:

來源建議比率(佔營收)說明
Gartner (2024)6.7%(平均)已從 8.5% 下滑
Grey Matter (2024)3–6%傳產製造業保守區間
Forrester (2024)約 7–8%提醒需依產業細分
MarketVeep5–10%較積極投入數位轉型的製造商

結論:製造業最低應該投入 3–6%,若要進行數位轉型或跨境拓展,則建議拉高至 7–10%。


預算配置建議:製造業的數位轉型模型

假設一家營收 1 億台幣的製造業,若分配 5% 營收(即 500 萬)作為行銷預算,可以這樣拆分:

預算項目建議比例投資重點
官網 / UX / SEO15%建立技術資料庫、產品型錄、跨境詢問表單
工業內容行銷20%技術白皮書、案例研究、部落格文章
廣告(Google / LinkedIn)20%精準投放採購職稱與工程師關鍵字
展會 / 活動20%線下展會 + 數位 Landing Page 名單收斂
工具 / CRM / 自動化10%潛在客管理、Email 自動化
品牌 / 公關10%行業媒體、LinkedIn 品牌專頁
彈性預算5%測試新平台(YouTube 廣告、短影音)

案例:某機械製造商的轉型

  • 2023 年前:每年只花 300 萬參加展會。
  • 2024 年起:開始將 500 萬投入官網改版與 SEO,並花 200 萬投放 LinkedIn 廣告。
  • 成效:半年內新增來自東南亞的詢問 50 筆,成功拿下兩筆百萬美元訂單。

這證明了:數位投資並非「燒錢」,而是讓市場觸角不再只靠朋友介紹。


常見錯誤與反面教材

  1. 只花錢在展會
    • 問題:展會後名片堆積如山,但沒有 CRM 跟進 → 90% 名單流失。
  2. 網站只做「名片型」
    • 問題:缺乏 SEO、缺乏技術資料,國際買家搜尋不到。
  3. 預算過度分散
    • 問題:每項只投一點錢,結果沒有一個管道見效。
  4. 把數位交給一個業務兼職
    • 問題:缺乏專業,網站更新慢,廣告無法優化。

工業與製造業二代接班人的三大行動指南

  1. 重新定義「行銷」
    • 行銷不只是交朋友與應酬,而是建立「可複製的信任」。
  2. 確保預算與營收掛鉤
    • 至少 3–6%,轉型期拉高至 7–10%。
  3. 建立數據文化
    • 要求每一筆費用有數據追蹤(流量、詢問數、轉換率)。

對工業與製造業來說,數位轉型不只是買一套 ERP 或自動化設備,而是要從 行銷開始數據化
行銷預算的投入,決定了你能否被全球買家「看見」,能否在下一個競爭浪潮中站穩腳步。

如果你的公司仍然只把行銷當「業務的附屬品」,那麼現在就是重新檢視的最好時機。康思迅數位提供 行銷預算診斷,幫助你快速評估是否投資在正確的地方。

相關行銷神經細胞
    加 Line 獲得免費線上資產健檢!
    你就是業界的隱形冠軍嗎?我們全力幫助你!
    加 Line 獲得20分鐘免費線上資產健檢!
    你就是業界的隱形冠軍嗎?我們全力幫助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