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剛創業的小公司來說,行銷預算往往是一個「燒錢焦慮點」。
一方面希望快速打開知名度、找到客戶;另一方面又擔心現金流不足,撐不到下一輪營收。
其實,第一年的行銷預算不該是「能花多少就花多少」,
而是要在「現金流安全」與「市場驗證」之間取得平衡。
以下是結合國際研究與康思迅數位顧問實務經驗的完整建議。
行銷預算的核心原則:第一年不是買曝光,而是買「學習」
多數新創公司在第一年容易犯兩種錯誤:
- 認為行銷要等營收穩定再開始;
- 或是一開始就砸大錢下廣告。
但事實上,第一年的行銷投資,本質上是在「買數據、買經驗、買方向」。
目標不是立即獲利,而是要驗證:
- 你的產品或服務是否符合市場需求(PMF)
- 哪些通路能帶來轉換
- 哪種內容最能吸引潛在客群
行銷預算的建議比例:從國際基準看起
根據美國小企業管理局(SBA)與多份行銷研究報告:
| 公司階段 | 行銷預算建議占年度營收比例 | 說明 |
|---|---|---|
| 創業早期(0–2 年) | 12–20% | 初期需投入較高比例用於品牌建立與市場滲透 |
| 成長期(2–5 年) | 8–12% | 隨著品牌穩定,可逐步降低比例但提高效率 |
| 成熟期(>5 年) | 5–8% | 聚焦在品牌維持、再行銷與會員經營 |
美國 SBA 也指出:
年營收低於 500 萬美元的企業,應預留 7–8% 的營收作為行銷預算。
而對於已獲融資的 SaaS 新創,行銷支出甚至可達 營收的 40–50%,
但若是自籌資金、仍在市場驗證階段的公司,建議採取保守策略。
營收不穩定時的策略:以現金流為底線、以靈活性為原則
當公司還在搶市場、營收起伏不定時,行銷預算的配置要「靈活調整」。
康思迅數位建議採用「現金流安全線+彈性預算制」:
1.先確保現金流安全
- 計算現金燃燒率(Burn Rate):每月淨支出金額。
- 計算現金跑道(Runway):依目前資金可運作幾個月。
建議至少保留 3–6 個月現金儲備,再進行行銷投資規劃。
2.採用「增量預算法」而非「固定比例制」
與其硬性設定「10% 營收」做行銷,不如依照每月成果動態調整。
可根據上期實際成效進行 10–15% 的小幅增減,確保靈活性與效率。
3.分類管理支出
| 類別 | 說明 | 建議月預算 |
|---|---|---|
| 固定成本 | 網站Hosting、SEO工具、GA4等基本行銷基礎建設 | NT$500~1,000/月 |
| 變動成本 | 廣告、影片、設計、外包服務等 | 視業績與現金流彈性調整 |
4.優先投資高ROI通路
在初期階段,應聚焦於「低成本、高長期效益」的管道:
- 內容行銷與SEO:可長期累積流量與信任感
- 有機社群經營:增加品牌曝光與互動
- Email行銷與CRM:提高轉化與回購率
- 策略性廣告投放:僅在驗證市場需求後投入
不同商業模式下的預算參考
| 商業模式 | 行銷預算占營收比例 | 實務建議 |
|---|---|---|
| B2B 企業 | 2–5% | 聚焦內容行銷、展會與精準潛客培育 |
| B2C 企業 | 5–10% | 重視品牌曝光與社群影響力 |
| SaaS(早期) | 15–20%(自籌)或 40–50%(已融資) | 投入產品試用推廣與再行銷廣告 |
分階段預算策略(創業第一年建議節奏)
| 階段 | 期間 | 預算比例 | 核心目標 | 執行重點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階段一:市場驗證期 | 第1–3個月 | 3–5% 或 NT$20,000–50,000/月 | 驗證受眾反應 | 建立網站、裝GA4、少量廣告測試 |
| 階段二:策略調整期 | 第4–6個月 | 5–8% | 找出高效通路 | 加強效果好的平台、持續內容更新 |
| 階段三:成長放大期 | 第7–12個月 | 10–15% | 擴大轉換與品牌聲量 | 放大ROI高的投放、導入再行銷 |
該追蹤的關鍵指標(KPI)
| 指標 | 說明 | 為何重要 |
|---|---|---|
| CAC(客戶獲取成本) | 每獲得一位顧客需花多少成本 | 衡量廣告與通路效率 |
| 轉化率(Conversion Rate) | 曝光到實際購買的比例 | 決定內容與頁面效果 |
| ROI(投資報酬率) | 每投入 1 元行銷費的收益 | 用來判斷是否持續投放 |
| LTV(客戶生命週期價值) | 客戶總體貢獻收益 | 評估是否值得長期培養 |
康思迅數位觀點:小預算也能創造大效益
作為協助超過百家中小企業的新創顧問,我們發現:
「預算大小從來不是問題,方向錯才是最大浪費。」
我們的顧問建議:
- 先投資能累積價值的資產: 官網、品牌故事、SEO內容。
- 導入數據追蹤機制: 從第一天開始收集GA4與GSC資料。
- 善用短影音與再行銷: 以小額預算長期測試素材。
- 季度檢討與彈性調整: 每三個月重新分配預算方向。
底線建議:穩健起步、逐步放大
對於營收尚未穩定的新創企業:
✅ 保守開始:先確保產品市場適配(PMF)。
✅ 低成本試驗:善用內容行銷、社群經營、PR與口碑轉介。
✅ 定期檢視成效:每月追蹤KPI,快速修正策略。
✅ 靈活性優先:避免簽長期合約,保留彈性調整空間。
建議起點: 保留營收的 5–8% 作為行銷預算。
當營收逐漸穩定後,可逐步提升至 10–15%,
讓行銷成為驅動成長的引擎,而非開銷負擔。
第一年不求大,而求準
第一年的行銷,不是要燒出聲量,而是要找到方向。
只要確保策略正確、資料透明、行動可追蹤,
即使預算有限,也能持續累積品牌的信任與市場能見度。
如果你正處於創業初期,
想知道怎麼在有限資源下設計一套可持續的行銷策略,
歡迎洽詢 康思迅數位整合行銷,
讓我們幫你用數據思維與品牌策略,打造穩健的第一年成長藍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