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單

零點擊搜尋時代:你的流量去哪了?

目錄

Google搜尋,正在悄悄改變你的客戶行為

你可能沒有注意到,過去一年 Google 的搜尋結果版面變了。
當使用者輸入問題時,很多人已經不再點進網站。
原因很簡單——答案已經出現在搜尋頁面上。

這種情況叫做「零點擊搜尋(Zero-Click Search)」,
意思是使用者在搜尋頁面(SERP)就獲得所需資訊,
不再進入任何網站。

對企業來說,這是一場無聲的流量蒸發。
網站排名還在,但實際進站人數卻明顯下降。


產業現況與痛點:流量不見了,卻找不到問題在哪

根據 SparkToro 與 Similarweb 的統計,2024 年有超過 58% 的搜尋沒產生任何點擊。
換句話說,每 1,000 次搜尋中,只有 360 次真的帶人離開 Google。
而到了 2025 年,這個比例還在持續上升。

這些消失的流量,去哪了?
答案是:被 Google 自己「留住」了。

2024 年 5 月 Google 推出 AI Overviews(AI 概覽)
它會用生成式 AI 直接在頁面最上方整理出完整答案。
根據調查,有 80% 的資訊型搜尋(例如「什麼是 ESG?」、「如何設定GA4?」)
都會出現 AI 概覽。
結果是——使用者看到答案就結束了。

Seer Interactive 的研究指出:
在出現 AI 概覽的搜尋中,網站的點擊率平均下降 超過 60%
即使沒出現 AI 概覽,整體自然點擊率也比去年少了 40%。


實際案例:新聞媒體與品牌網站首當其衝

  • 新聞業的流量雪崩
    Similarweb 統計指出,2024 年至 2025 年間,
    英美主要新聞網站的有機流量下降 30%–40%。
    英國出版集團 DMG Media(MailOnline、Metro)甚至向監管單位投訴,
    認為 Google 的 AI 直接「吃掉了他們的讀者」。
  • 內容行銷巨頭 HubSpot 的流量腰斬
    HubSpot 的有機流量從 2023 年的 2,400 萬次
    掉到 2025 年僅剩 600 萬次——損失超過 75%
    他們的部落格仍排名第一,但使用者在搜尋頁面
    就已看完 AI 摘要,沒有再點進網站。
  • B2B 網站的隱形下滑
    根據行銷顧問 Amsive 的報告,
    73% 的 B2B 網站在 2024–2025 年間流量下降,
    有機搜尋流量占比從 39% 掉到 27%。

這些例子說明:
流量並不是突然消失,而是被「搜尋結果本身」吸收了。


行銷方法一:重新理解「曝光」的意義

用白話說明現象

過去,我們追求「點擊」。
現在,必須追求「被看見」。

也就是說,就算使用者沒點你的網站,
只要在搜尋摘要中看到你的品牌、產品名稱、或引用你的內容,
那也是一種可見度。

實作建議

舊思維新策略
只追求關鍵字排名追求在搜尋結果中的「品牌曝光區」
寫長文解釋名詞寫清楚步驟、FAQ、列表,讓 AI 容易引用
一頁塞滿內容用明確的小標題(H2/H3)分段,提升AI可讀性

👉 重點:你的內容要「讓AI願意引用」,不只是讓人搜尋到。


行銷方法二:創造「非看不可」的內容

如果 AI 都能回答問題,那企業該怎麼辦?
答案是:做出 AI 摘要不會替代的內容。

可執行方向

  1. 互動型工具
    如估價試算表、ROI 計算機、檢核表等,
    這些功能需要使用者點進網站才能操作。
  2. 真實案例與比較表
    例如「我們如何讓某客戶三個月流量翻倍」
    或「五種行銷工具費用與效果比較」。
    這類資訊具有「人性化決策」價值,AI 無法一次講完。
  3. 影音與下載資源
    影片教學、模板下載、懶人包等
    不只提升互動率,也能成為名單蒐集管道。

小提醒:
根據 Ahrefs 研究,被 AIO 引用的網站點擊率
仍比未被引用的網站高出 30% 以上。
所以,「被看到」與「被點擊」要並行規劃。


行銷方法三:整合策略與實際操作

企業可以在 90 天內,完成「從傳統 SEO → 新搜尋時代」的過渡。

第 0–2 週:盤點關鍵字與 SERP 型態

  • 匯出網站主要關鍵字
  • 檢查哪些會觸發 AI 概覽或精選摘要
  • 將這些關鍵字分類:資訊型 / 商業型 / 在地型

第 3–6 週:內容重寫與結構化

  • 每篇文章增加 FAQ、小標題、條列式重點
  • 加上結構化資料(Schema Markup)讓 Google 讀懂重點
  • 為熱門問題撰寫簡潔 60 字回答,爭取出現在摘要區

第 7–12 週:打造品牌與互動入口

  • 建立可下載資源區(報告、表格、模板)
  • 用 GA4 / Looker Studio 追蹤哪些頁面被 AIO 援引
  • 建立 LINE 官方帳號或電子報,將流量轉為自有名單

行銷方法四:避免常見錯誤

常見誤區為什麼錯正確做法
認為「只要SEO做得好就不怕」AIO會重組內容,即使排第一也可能沒流量強化品牌名詞、FAQ 結構、互動內容
一味追求點擊數點擊率正在下降,曝光才是新指標改追蹤「SERP 佔位」與「品牌搜尋量」
完全放棄SEO搜尋仍是主要流量入口,只是玩法改變將SEO與GEO(生成式搜尋優化)整合

整合策略與操作建議

想在「零點擊搜尋」時代被看見,
不再只是「搶第一名」,而是搶可見區(Visibility Zone)

以下是建議企業的三大策略方向:

  1. 讓AI懂你的內容結構
    用FAQ、表格、步驟式標題讓AI容易引用。
  2. 建立品牌信任感
    有品牌名詞搜尋的人,幾乎不受AI摘要影響。
    建立官網、社群、名單系統是關鍵。
  3. 監測「被看見」的新指標
    不只看流量,也看
    • AIO 援引次數
    • 品牌搜尋量
    • 工具/模板下載數
    • LINE名單或表單註冊數

常見問題與避雷建議

Q1. 我網站排名還在,為什麼流量掉?
→ 因為使用者在搜尋結果就看到答案。
Google 的 AI 摘要、知識面板、地圖都會吃掉點擊。

Q2. 我該放棄SEO嗎?
→ 絕對不要。SEO 現在更重要,只是玩法改變。
你要讓內容更「可被AI讀懂」,而不只是堆疊關鍵字。

Q3. 我是中小企業,能做什麼?
→ 從最簡單的 FAQ 開始。
寫清楚「客戶常問的 10 個問題」,
這比寫 3000 字的行銷文章更能被AI引用。


流量沒有消失,只是換了地方

零點擊搜尋不是災難,而是「搜尋生態的進化」。
你的潛在客戶還在 Google,只是不再用點擊告訴你他來過

成功的企業,會學會在這種新環境下「被看見」。
被AI引用、被摘要標出、被客戶認出。

流量沒有消失,只是換了形式。
你準備好,跟上這場「搜尋新時代」了嗎?

相關行銷神經細胞
    加 Line 獲得免費線上資產健檢!
    你就是業界的隱形冠軍嗎?我們全力幫助你!
    加 Line 獲得20分鐘免費線上資產健檢!
    你就是業界的隱形冠軍嗎?我們全力幫助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