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行銷不是「一套打天下」。B2B 與 B2C 在決策週期、內容需求、管道配置與衡量方式上有根本差異:前者重信任、關係與 ROI 議題,後者重規模個人化、轉換動能與情緒敘事。再加上近兩年全球行銷預算壓力持續(Gartner 指出 2024–2025 年行銷預算占營收約 7.7% 並未回升),更需要用 AI 把「效率」與「成效」同步做起來。華爾街日報
產業現況與痛點
現況速寫(台灣+全球):
- 全球大型企業 2025 年行銷預算占營收 7.7%,與 2024 年持平;多數 CMO 被要求「用更少做更多」。Gartner
- 台灣 2024 年數位廣告市場規模約 636.83 億元新台幣;社群、影音與電商仍是投資重心。DMA
- 通訊與社群渠道中,LINE、Facebook、Instagram 仍是觸達主力,品牌規劃在地化內容與客製化訊息尤為關鍵。Digital Marketing for Asia
共同痛點:
- 預算與人力吃緊、素材產量不足;2) 第一方數據整合不全;3) 產銷分工斷點(B2B 的 MQL→SQL;B2C 的廣告→落地頁→結帳);4) 缺乏「AI 與營運流程」的串接,AI 只被當成文案工具而非增長引擎。

B2B AI 行銷
定位邏輯
- 目標:名單品質、商機進程、長期 ROI。
- 週期:多人共決、流程長、需信任背書。
- 內容:白皮書/案例研究/線上研討會/比較表/ROI 計算。
- AI 優先:ABM(帳戶基礎行銷)、買方意圖偵測、Lead Scoring、銷售郵件序列、錄音轉摘要。
差異速覽表(B2B)
| 面向 | 作法 | AI 實踐 | 指標 |
|---|---|---|---|
| 目標客群 | ICP + 帳戶清單(角色/產業/地區) | 媒體與站內行為 → 潛在意圖分數 | SQL 數、機會數 |
| 內容引流 | 主題群集長文+FAQ+研討會 | 自動生成多版本標題/摘要/FAQ,SEO+AIO/GEO 友善 | MQL、互動率 |
| 養成 | Email/Nurture Flow(5–7 信) | 依行為動態調整內容節奏與素材 | MQL→SQL 轉化率 |
| 轉換 | 提案與 ROI 算表 | 依產業模板自動客製化 | Win Rate、Pipeline Velocity |
微型案例(去識別化)
一家工控零件出口商導入 ABM:以 3 個產業垂直(半導體設備、光電、機械)建立帳戶清單,AI 分析內容瀏覽與表單互動給分,將 SDR 的外呼優先權綁定「意圖分數≥80」。三個月後 SQL +39%、平均銷售天數 -18%。
提醒:若需公開案例做簡報,可挑選台北新貿獎等官方公開案例做背書,說明「跨境電商+數位工具」的實證趨勢,再補上你家客製數據。dbc.gov.taipei
工具參考(B2B)
- Salesforce Einstein/Marketo/HubSpot(B2B):CRM+行銷自動化+機會評分。
- Albert.ai:多渠道廣告與創意優化的自動化(Zoomd 收購後延續產品線),適合小團隊做實驗與放大。Zoomd

B2C AI 行銷
定位邏輯
- 目標:轉換率、營收動能、LTV。
- 週期:短、情境驅動、個人主導。
- 內容:短影音、UGC、促案訊息、場景圖。
- AI 優先:大規模個人化(推薦/訊息)、多管道自動化、流失預測、客服聊天機器人、即時預算優化。
差異速覽表(B2C)
| 面向 | 作法 | AI 實踐 | 指標 |
|---|---|---|---|
| 引流 | 多鉤子短影音+圖卡素材矩陣 | 自動生成腳本/字幕/變體;測 受眾×鉤子 | CTR、觀賞完播率 |
| 轉換 | DPA/落地頁 1:1 個性化 | 依類別/價格敏感度動態改寫文案 | CVR、AOV |
| 留存 | RFM+流失預測 | 對「將流失」觸發非折扣價值(服務/內容) | 30/60/90 日復購 |
| 預算 | 多平台自動分配 | 即時把預算轉向高表現素材/受眾 | MER、ROAS、毛利 |
微型案例(去識別化)
連鎖零售導入 AI CDP:會員行為、門市庫存與電商瀏覽整合,對「高價值但近 90 日未購」客群推送「內容加值+門市預約」訊息,非折扣也能提升回購;同時以 AI 自動補貨降低庫存壓力,物流時效改善,投訴率下降。
在台灣市場,社群與通訊(如 LINE)仍是溝通主軸,建議導入 LINE OA+電商串接做會員經營。Digital Marketing for Asia
工具參考(B2C)
- Klaviyo/Optimove:客製化分眾與自動化。
- Albert.ai:自動化創意測試+預算調度。Albert
- Tidio:AI 客服與轉換助理(官網詢單→購買)。
整合策略與營運建議
共用底層(B2B/B2C)
- 資料:GA4+GSC;伺服器端標記(CAPI/Enhanced Conversions);同意管理(Consent)。
- 內容:「主題群集(Pillar/Cluster)」+ FAQ 區塊 → 讓搜尋與 AI 摘要(AIO/GEO)都能取用。
- 報表:Looker Studio「週報」制(避免日報短視);KPI 加上貢獻毛利、LTV/CAC。
B2B|90 天
- Day 1–30:定義 ICP 與 3 個主題群集;上線 1 份可下載長內容+「一頁決策簡報」;CRM 欄位/Lead Score 入場。
- Day 31–60:Email 養成 5 信(案例→比較→ROI→異議→行動);廣告主打 TOFU+再行銷;會議錄音自動轉重點與待辦。
- Day 61–90:BOFU 提案模板 AI 客製;建立「贏單/流失原因」標記;追 SQL 數、Win Rate、Pipeline Velocity、CAC。
B2C|90 天
- Day 1–30:商品資料標準化(屬性/FAQ/圖像);建 3 條分眾落地頁;安裝 CAPI+伺服器端標記。
- Day 31–60:DPA 文案多版本;落地頁「5 秒可讀」改寫;自動化 4 流:迎新、加車未結、首購未複購、VIP 活化。
- Day 61–90:RFM+流失預測啟用非折扣挽回;週報看 MER、毛利、30/60/90 日復購、LTV/CAC。
工具選型 Tips
- B2B:Salesforce/Marketo/HubSpot(整合 CRM 與自動化)+ ABM/意圖訊號;Albert.ai 可做多平台廣告的自動優化。Albert
- B2C:Klaviyo/Optimove 做個人化;Tidio 做客服/轉換助手;LINE OA 結合會員分眾。Digital Marketing for Asia
常見錯誤與避免指南
| 常見錯誤 | 為何會發生 | 修正作法 |
|---|---|---|
| 把 AI 當寫手,不當工程 | 沒接資料與自動化,AI 只能產文 | 先接 GA4/CAPI/CRM,再談內容量產 |
| B2B:MQL 滿地卻無 SQL | 缺乏角色/行為加權與階段定義 | 設 MQL→SQL 標準與意圖分數;Nurture 以 BOFU 為終點 |
| B2C:只盯 ROAS 不看毛利/LTV | 折扣拉高 ROAS 卻壓毛利 | 週報加入「貢獻毛利」「LTV/CAC」並控讓利上限 |
| 忽略在地渠道特性 | 海外教材直搬台灣 | 導入 LINE/社群習慣;素材語氣在地化(用字、時令、節慶) |
| 素材測試無節奏 | 沒有固定 A/B 計畫 | 每週至少測「受眾 × 鉤子」各一題,保留冠軍池 |
B2B 做「可信任的進銷合一」、B2C 做「規模化的個人化」。在有限預算下(全球平均占營收約 7.7%),勝出的關鍵是把 資料 → 自動化 → 內容 → 報表 串成一條龍,讓 AI 不是只「寫文案」,而是接上管道與營運節奏。需要把本文轉成 你的產業專屬 90 天行動表(Excel/Notion) 或加上 KPI 看板範本(Looker Studio)?丟我你的目標與產品線,我直接幫你客製。